亲吻鱼赏析网

南昌环保行动升级:新移动源排放管理法规出炉背后的思考

发表时间: 2025-04-28 14:54

今天上午,

南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布《关于加强高排放机动车、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理的通告》

(以下简称《通告》)



自2025年5月1日起,

在全市划定

约1500平方公里的排放管理区域,

实施高排放机动车

和非道路移动机械限行管控措施。


资料图


1

应对移动源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

已成为南昌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是细颗粒物(PM2.5)

氮氧化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为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标准柴油货车和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有效减少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南昌市出台《通告》,旨在通过严格管控尾气排放,为市民呼吸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据介绍,在国家层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则提出“基本淘汰第一阶段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武汉长沙济南西安郑州等城市已先行一步,通过划定限行区域、禁止高排放机械使用等措施,探索移动源污染治理路径。


立足本地实际,低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水平较为低下,会排放大量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影响空气质量,也提高了前体物浓度,在紫外辐射的情况下间接导致臭氧污染的形成,造成二次污染。


资料图


《通告》的出台

标志着

南昌市大气污染治理迈入精细化、

科学化新阶段。


通过划定重点区域、

分类管控高排放源,

政策既回应了市民对蓝天白云的期待,

也为绿色运输体系发展注入动力。


2

精准划定管控区域


根据《通告》,以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高排放重点管控区为划定管理的主要区域,划定排放管理区域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涵盖南昌市绕城高速合围区域及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的重点区域。这些区域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显著,是移动源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资料图


机动车管控方面,《通告》突出“严管高污染车辆”原则——全天24小时限制排放黑烟等可视污染物或烟度值超过林格曼1级的机动车行驶,禁止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通行,禁行措施将直接减少高污染排放车辆在人口密集区域的活动频次,降低公众健康风险。


考虑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通告》也对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使用采取“分类管控、逐步淘汰”策略——除延续自2020年以来要求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信息登记,且排气烟度不得超过《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36886-2018)中Ⅲ类限值的管控要求外,还设定了阶段性淘汰目标:2025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国一及以下排放阶段(含X排放阶段)的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2025年12月1日起,禁止使用国二排放阶段的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施工单位需承担核验责任,通过即将上线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小程序“码上进出”功能,对进出场机械扫码登记并按照要求进行审核后,自动建立电子台账,从源头上杜绝高排放机械进入工地。


根据测算


在政策实施后,理论上相当于直接减少了约1.7万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和近1.1万辆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尾气污染物排放,每年能削减约6700余吨氮氧化物690余吨挥发性有机物730余吨颗粒物排放对改善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3

构建“源头管控+执法保障”体系


针对公众关心的“如何查处违规行为”

“违反规定将面临何种处罚”等问题,

发布会现场作出详细解答。




1.在机动车监管方面

南昌市将以非现场执法为主,对违反《通告》规定限制通行管理措施的机动车,由生态环境部门按照程序取证、审核后移交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经审核后移交公安交管部门处理。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江西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处200元罚款并记1分




2.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方面

对于非道路移动机械违规使用问题,将由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西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责令改正并处500元至5000元罚款。针对施工单位未核验信息登记、排放检验情况或者建立管理台账的情况,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未核验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数量处每台五百元罚款。


为确保政策落地,南昌市已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小程序功能升级,未来施工单位可通过“码上进出”实现机械信息自动核验和台账管理,既提升管理效率,也为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便利。相关部门表示,今年将开展在建工地专项整治,通过宣传引导与执法检查相结合,推动形成“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


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

随着排放管理区域的划定

和各项措施的落地,

全市移动源污染治理

将进入“精准管控、系统治理”新阶段。


此次政策的出台,

不仅着眼于加大机动车

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力度,

改善空气质量,

更旨在发展绿色运输体系,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3.排放管理区域↓

(一)G70福银高速(南昌北枢纽至塔城互通)、G6021杭长高速(塔城互通至石鼻枢纽)、G6001南昌绕城高速(石鼻枢纽至南昌北枢纽)合围区域(不含上述道路及赣江新区直管区范围);


(二)南昌县G6021杭长高速(不含)、莲塘南大道(含)、京澳线(含)、溪山大道(含)、迎富大道(含)、金沙大道(含)合围区域;


(三)安义县外环路、凤凰西路、迎宾大道、龙安大道、潦河大桥、魁星路、G354国道合围区域(含上述道路);


(四)进贤县迎宾大道(含)、G320国道(含)、Y934乡道(含)、G60沪昆高速(不含)、李白段(含)、卓山路(含)、云桥南路(含)、进贤大道(含)、群力大道(含)、沪瑞线(含)合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