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2 14:05
慈山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普门路88号
2003年12月因缘具足,李嘉诚基金会正式展开了慈山寺的筹建计划,历经11年的设计、兴建,2015年4月慈山寺正式对外开放。是年,李嘉诚先生有鉴于佛教艺术不但能安抚人心,带给人们宁静与祥和,同时以像设教,遂决定在慈山寺的观音像下兴建一个佛教艺术博物馆,希望从艺术的角度推广佛法教育,让人们了解佛教,亲近佛法,并洗涤人们的心灵。 在此基础之上,李先生发愿进一步为社会大众提供截然不同的佛教文化与艺术教育平台,构建 佛教与艺术文化相融合的互动空间,遂于2016年开展佛教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博物馆筹备与规划的工作千头万绪,李嘉诚基金会及慈山寺的工作同仁一方面四处考察世界各地重要的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硬体设施、保存文物环境等需求,另一方面又 要积极地自欧美、日本、台湾、香港各地搜藏佛教艺术文物,规划展览主题与内容等。历经大家三年的努力,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终于在2019年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艺术博物馆建于观音圣像座下,收藏珍贵佛教造像及文物,期透过佛教艺术的展示及举办相应之文化活动,令参学者一览佛教艺术之美,亦为大众提供一个可以滋养心灵 、获得宁静的文化艺术空间。它不但是香港第一个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目前香港唯一个以佛教艺术为展览主题的博物馆及学术研究基地。
Tsz Shan Monastery Buddhist Art Museum
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位于观音莲座之下
馆藏中国佛教造像
佛半身像
北齐(550-577)
高度54.5厘米
青州风格
思惟菩萨
北齐(550-577)
高度63厘米
禅定佛龛像
北齐(550-577)
高度46厘米
或出自河北幽居寺塔
幽居寺塔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曾是北齐时期的重要寺院,据县志记载:公元557年,时任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的赵郡王高叡游历太行,当行至灵寿朱山脚下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下令扩修此地的寺院。幽居寺塔始建于北齐,重修于唐,遗址内共发现21尊汉白玉造像,其中18尊藏于塔内底层,3尊立于塔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早在三尊大像头部被盗之前,就有三尊小像被盗走。
佛头部(存疑)
北齐(550-577)
高度38厘米
据传出自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第一窟右壁龛主尊坐佛
双龛造像碑(存疑)
北周(557-581)
高度46厘米
天王立像
北齐(550-577)
高度132厘米
出自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第十窟,该窟由前廊与后室组成,此像的头部与身躯分别来自窟前廊道西侧的力士像与窟内前壁西侧的天王像
此像在民国早期已遭盗掘流往日本,1932年曾在日本山中商会展出,后为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所藏,复被台湾的私人藏家所得
弟子手部
北齐(550-577)
高度36厘米
出自河北省邯郸市北响堂山石窟的中洞。由旧照片可知,此一双手像来自于中心塔柱正面大龛释迦牟尼佛二弟子二菩萨的组像中,原属主尊左侧胁侍弟子像的局部。这尊弟子的形貌清癯,略显老态,当为迦叶尊者
菩萨头部
隋(581-618)
高度43.5厘米
山中商会旧藏
菩萨立像
北齐至隋(公元6世纪下半叶)
高度21.6厘米
观音立像
隋(581-618)
高度37.5厘米
阿弥陀佛坐像
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
高度54.5厘米
菩萨立像
唐(618-907)
高度160厘米
据传出自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第1038号窟赵客师洞
菩萨立像
唐(618-907)
高度100厘米
观音菩萨立像
唐(618-907)
高度18.5厘米
观音菩萨立像
唐(618-907)
高度21.5厘米
佛坐像
唐(618-907)
高度24厘米
佛坐像
唐(618-907)
高度16.5厘米
台座正面刻有隋代大业三年(607)保寿寺李宗易等的造像题记,可能像身与台座是后配
佛坐像
五代—北宋
高度17.5厘米
大日如来坐像
辽(907-1125)
高度26厘米
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将此尊造像定为唐代,笔者以为从台座、莲瓣以及佛冠等特征来看应晚于唐,定为辽代恰当
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辽(907-1125)
高度30厘米
观音菩萨立像
大理国(12世纪)
高度34厘米
木雕自在观音像
辽金时期(12世纪)
高度66厘米
菩萨下身穿着长裙,于明代曾经重修,裙裳的膝部和边缘处沥粉泥金的云纹和金彩,皆为明代所为
铜鎏金骑吼观音菩萨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67厘米
铜鎏金南海观音菩萨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72厘米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111厘米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86.5厘米
泥塑观音菩萨立像
明(1368-1644)
高度216厘米
彩绘泥塑宝冠佛头部
明(1368-1644)
高度86.5厘米
此佛头的面相,五官特征以及宝冠样式,都与山西洪洞县广胜上寺大雄宝殿内景泰年间(1450-1456)所雕的诸尊坐佛近似,推测很可能是明代中期山西地区的作品
木雕日光菩萨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62厘米
彩绘泥塑罗汉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102厘米
木雕彩绘阿难立像
明(1368-1644)
高度138厘米
迦叶头部
明(1368-1644)
高度42厘米
铜鎏金罗汉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80厘米
木雕漆金彩绘韦陀立像
明末清初(17世纪)
高度165厘米
夹纻漆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明(1368-1644)
高度72.5厘米
彩绘木雕四大天王坐像
明(1368-1644)
其地具有无量庄严
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
一切宝云而覆其上
清净无垢,光明照耀
图源 | 慈山寺佛教艺术博物馆官网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