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鱼赏析网

乔治石景作品的详细剖析:从英国水草协会创始人的视角看艺术

发表时间: 2019-10-11 16:59

乔治石景作品的详细剖析:从英国水草协会创始人的视角看艺术


George Farmer 在水族造景界的知名度很高,他是英国水草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也是个天份很高的水族造景师。

本篇文章来详细剖析一下George的一个石景作品。

最初印象

在看到第一眼时,这貌似是一个非常优异的石组风格水族造景。

我没啥兴趣在本次的分析当中,针对石组风格进行深入的探讨,不过我自己计画要写一篇有关石组历史和如何融入水族造景的文章。

George 自己提过,他用了很简单的七块岩石来组成石组造景。

虽然石组风格的岩石数量并没有相关的规定,但时间告诉我们,奇数的石块数量对于整体水族造景的效果最好。

我自己的看法是,使用的岩石越多,布景就越复杂也越困难。

让我们把 George 的七块岩石标示上明亮的色彩。

先看看最顶端的原始图片,再看看下图,并数数‎看颜色。

在石组风格中,每一块岩石对于整体的水族造景都由其目的。

一块岩石如果没有了别的岩石陪衬,就会少了些什么似的,这是一种真正的协同作用。

然而,群体的和协作用虽然是成就一个优异石组造景的重要元素,每一块岩石对于水族造景的和谐作用,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最主要或定位的那块岩石称为亲石(Oyaishi),这是最主要的聚焦点。

这块石头应是最宏伟或最醒目的岩石。

第二块(或平衡)的岩石称为副石(Fukuishi),安排在亲石的两侧旁的其中之一边。

第三块岩石称为添石(Soeishi),支撑著亲石并且与副石位于同一侧。

最后则是舍石(Suteishi),舍石的作用是平衡整个布景并且增加复杂度。

让我们来看看 George 如何摆设岩石,以及为何要这么个摆法。

亲石显然是造景中最大、且最醒目的那块岩石。

亲石则透过副石的辅助来取得我们所期望的平衡。

添石适度的支撑著亲石,并且从右侧保持造景的协调,这就是典型的三尊石组(sanzon iwagumi)风格。

舍石(群)的摆设位置,则是用于延续或支持整体的造景。

当然了,George 的舍石摆设方式,增加了造景的复杂度。

George 的亲石摆放方式,几乎一眼就看得出来。

我们可以这么说,水族造景由水表往下约 1/3 之处,就是我们所要给的聚焦点位置。

稍后我们会确认 George 摆设的位置,正是水族造景的真正具焦点,但是从目前我们看来,George 确实是正中三分法的 2/3 标记处。

让我们来拆解 George 的岩石摆设,然后看看他为何有此放置舍石的方式。

下图把最右后方的岩石拿掉了,我们是不是看得出造景已经失去了平衡?

造景的左侧现在变得太重了。在我看来,最右后方的那块岩石不太容易察觉,但却是个很重要的元素。

我们把正中央的那块岩石拿掉又会如何呢?

读者觉得整体的印象变得如何?

是不是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看起来也还好,但正中央那里少了一块舍石,复杂度就降低了。

George 大可把中央那块岩石拿掉,但有那块岩石的整体造景会更好。

请记得一件事,我们要逐步的添加,直到添加物(岩石)损及整体水族造景为止。

这种类型的元素增减,有条很细微的界线,需要对水造景具备非常经验老到的理解。

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呀。

那么,把左后方的岩石拿掉又如何呢?

会变成怎⁦么样?

让我们来看看。

哇~!

整个平衡感都没了,不是吗?

我有种感觉,水族缸由于右侧太重了,

仿佛就快翻过去了。

很显然的,最好还是留着左后方的那块岩石,以便保持布景的平衡。

我唯一在意的是,左后方的那块岩石上有条明亮的白线,顺着岩石的一边走下去。

‫我的视线立刻就被那条白线吸引过去。

我能够理解这是岩石上的天然纹理,况且其他的岩石虽然也都有,只是没那么明显。

无论如何,我觉得如果没那条白线会更好一些。

下图就是没那条白线看起来的样子。

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在跳离石组风格的议题之前,我想要解释一下岩石的走向。

石组风格的造景手法告诉我们,亲石的摆设应该要稍微倾斜,而非上下垂直矗立。

这会给人一种更动态且自然的水流或移动之印象。

George 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作为支持的岩石在支撑亲石的时候,应该要和亲石之间有个角度,但这个角度又不致于与亲石所营造出来的走向或移动有所冲突。

再一次地,George 在这方面的处理格外地好。

请参考下图,我已经把移动的走向做出标记。

况且,George 为了展现自己有多么地精通此道,

甚至等红莲灯正好以和亲石所描绘的移动(走向)方向相同在群游时,才拍摄照片。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这是个天赋很高又很专业的小诀窍!

三分法

我先前解释过,有关完美布景的处理,几个世纪以来发展出了一些经过考验证明是很可靠的规则。

这些规则可以透过数学方程式呈现出人类心目中的理想。

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规则,例如造景的黄金比例,而这些规则可以在所有伟大艺术作品上看得见,从绘画到摄影乃至于水族造景。

我运用这些规则来了解一个水族造景到底距离理想的布景有多么接近。

这些规则当中之一个较有名的是三分法。

在本质上,这条规则告诉我们,如果聚焦点是设置在布景之数学三分线的其中一条或线条交点上,一个造景会显得更好(更具动感)。

这很难解释但却容易就看得见。

下图是将三分法附加在 George 的水族造景上。

太好了!

这是使用在水族造景的第一条规则,这条规则强化了我的最初印象,也就是这个造景有某些很特别的地方。

读者现在看见了,在三分法的运用上,George 击出了一支特大号的全垒打!

我圈出了红色的区域,这些是重要的交叉点。

每一点都代表着一个聚焦点,右上方那个才是最主要的点。

George 是怎么做到的,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来看看亲石就正好座落在右侧的三分线。

这个水族造景的重心,几乎很完美地位于右侧的三分线上。

George 你是怎么做到的?

就算我用精确测量的方式,也没法做得更好。

同时,在下面的这张图中,请注意水族造景的底部重心就位于下三分之一线上。

George 不仅布置出一种巧妙且复杂的七块岩石之石景风格,他同时还完美地遵循着三分法的手法!

令我相当震惊的是,我实际上和 George 联系过,确认了他在布置造景时并没有进行丈
量。

他证实自己只是 “盯着看” 造景而已。

我真嫉妒他...

黄金三角形

三分法只是着实会影响整体组成的布景设计规则之一,适度地运‬用三角形也同样的重要。

各位知道吗,我们的大脑因为某种原因,就是被训练来观看三角形。

这是种根深蒂固的模式。

我们感觉三角形就是很自然、舒服,三角形也给我们一种井然有序的整体印象。

让我们来看看 George 在这方面是不是和三分法做得一样好?

再一次地,George 似乎在黄金三角形的切割线上也做对了。

请注意从左下方至右上方的对角线,这条线很完美地贯穿副石与亲石。

岩石群的重心大部分落在右下方的三角形之内,而对侧的三角形则是留白。

留白的阴阳布局是非常重要的,我绝少在初学和中级水族造景中看到。

只有更资深的艺术家能了解何谓留白,以及留白所能为构图所带来的好处。

下面两图告诉我们,即使是简单三角形也能套用至一个水族造景之中,

为我们增添复杂性和愉悦的对称性‫。

这些三角形是很微妙的,我们或许在看第一眼时没能注意到。

但是,我们的大脑接收到了,

并且感觉这个水族造景就是很正确或很得体。

基于某种原因,三角形就是令人感到很自然。

这也是我们要运用三角形的原因之一!

黄金螺线与聚焦点

所以,George 猜中三分法和三角形的本事简直就是个大师。

很显然,他从事水族造景多年,并且注重哪些是有用而哪些又是没用的手法,如今已经获得回报了。

他很自然的将组成中的关键元素,就放置在黄金律所指示的正确位置。

他凭著直觉办到了。

“他就是有那种天份!”

不对,我们并不因此恨他,因为他的直觉是通过多年来累积实际经验和仔细观察之成果。

我们来看看单盆水草稿定石组造景(One-Pot Iwagumi)在黄金螺旋方面做得如何,还有黄金螺旋所表示的主要聚焦点。

​黄金螺旋是个很美丽且神秘的数学公式,用来标示一件艺术作品的最主要聚焦点。

中心思想是一件作品的主要聚焦点应当位于螺线的终点处。

我们看得出来,George 把亲石的顶端几乎就准确地设置在螺线所指引的位置。

此处是眼睛会去观看的地方。

他怎么能够不用想太多就做得到的,实在太诡异了!

我实在觉得太好奇了,所以进一步的用最复杂的方程式来运算,将螺线的种类又分成了子区块,来看看他到底距离数学上理想有多接近。

就算 George 曾事先使用这个方程式计算后才去摆设亲石,他所摆设亲石位置也不会因此就去做变动。

做得实在太好了!

景深与透视

景深与透视只是让水族造景看起来比实际还要大的小技巧。

这凸显了所使用的三度空间并且加以扩张。

这个水族造景透过较小块岩石的运用,而且把小块的放在前面而大块的放在后面之方式,来达成透视和景深的效果。

这样的手法给人一种深邃的印象,水族造景当然看起来比实际更大。

对于只使用一种岩石和一种水草的水族造景来说,这难度是很高的。

更常见的的做法是,在某些水族造景风格中,较大的物体是放置在前景,然后往后景过去逐渐变成较小的物体。

这样的手法给人一种后景物体距离非常遥远的感觉。

我对于这个造景的透视感觉是,仿佛是从远处观看一座历经沧桑的山峰,而四周环绕着一片草海或矮树林。

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开阔的氛围,和一座遭受强风吹拂的大山。

不知读者把这些都考虑进去以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说说自己的感觉吧。

是否仿佛闻到了某种气息?

这些就是在每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用来评判一个水族造景的最重要东西。

色彩的选择

色彩对水族造景来说非常的重要,可是注意到的人并不多。

对我来说,色彩的适当运用,才能让水族造景得以完整。

色彩的使用不恰当,会损及水族造景。

色彩的变化宁可少一点而非更丰
富一些。

我未来打算要探讨水族造景的色彩理论,但此时此刻,我们只把重点放在一些基本原理。

色彩能够同时影响我们的心里和生理层面。

能够学会有自觉而且很和谐地运用色彩,有助于我们创造出壮观的成果。

色彩之间能够彼此和谐,有些是互补性的,有些则是对比性的。

色彩学中有一种模式称为三色法,这也是 George 的水族造景所运用的。

让我们引用色彩学中的一段理论:

三等分(triadic color scheme)使用了色轮上角度间隔相等的色彩。

三等分倾向于具有相当的活力,

就算使用了苍白或不饱和的色调亦然。

若要成功的使用三色和谐,

色彩间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让其中一种色彩当作主宰,

而另外两种色彩则用于强调。

上图是我用色轮分析来运算 George 的水族造景后所获得结果。

三等分是很明显的。

George 用绿色当作主宰,并且用其他的颜色来强调绿色。

蓝/黑色的石板颜色是当作对绿色的一种强调。

然后我又挑上 George 所选用的红莲灯身上之红色和蓝色。

刚好就是在色轮上能够凸显绿色的颜色。

有趣的是,George 起初放养的是红目灯(Moenkhausia sanctaefilomenae),但是觉得牠们不太对劲,因为红目灯会消失于背景之中。

挑选正确的鱼种来衬托构图,比大多数人所想像的还要困难。

很不幸的,鱼种的选择通常都是事后才进行,而水族造景则因此蒙受其害。

在这个案例中,George 注意到了有些不对劲,并且改选用红莲灯。

再一次,我完全赞同换成红莲灯...

而色轮分析也同样这么认为。

请注意红莲灯如此细小的体型,以及红莲灯群游习性帮整体构图所带来的衬托效果。

如果体型再大一些,鱼只就会损及水族造景,

并且脱离整个透视景观。

George 在鱼只色彩、体型和群游习性方面,做得非常的优异。

最终印象

如果读者一路看到了这里,我们已经以很多不同的角度来审视 George Farmer 的单盆石组造景。

我们把⁩造景加以分解并且讨论其细部。

当这些部分都合并来看,很显然不用想太多,这是个在水族造景真正的艺术大师之一。

很明显的,他事实上已经将许多事情都内在化了,而大多数的人却仍须小心翼翼地策划。

我对他肃然起敬。

我认为,George 用这个造景所想挑战的意图,是要向世人展现,我们能够只用一盆小小的水草,就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水族造景。

为了这次挑战,他也揭橥了更深入的教学,其中有些是在我们本次的分析中所探讨到的。

我相信,只要我继续思索这个水族造景的构图,还会看见更多目前被我给忽视掉到东西。

这是真的,因为我并没有特权去研究这个水族造景中所蕴含的细节。

大家都知道,要让某样东西看起来很不费力且很自然,需要花好几年的练习时间。

至于这个水族造景,George 就真的这样。

他以极其熟练的技巧完成了一个石组造景。

在看到第一眼的时候,这个水族造景看起来很自然且很简单,可说是风格简约。

唯有当我们开始把水族造景解构至见骨的时候,其光辉就自我显现了。

做得太好了,George,做得实在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