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鱼赏析网

入门秋白茶,新手需防范这三种伪装!

发表时间: 2019-09-10 06:01

入门秋白茶,新手需防范这三种伪装!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应时应景的美食、美景,是感受一个季节最好的方式。

秋季,路边的野花已经是牵牛花的天下。

蓝的,粉的,白的,紫的,一朵朵缀在路边,吹着喇叭。

在牵牛花听不见的“喇叭”声中,去市场买三两斤山核桃。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山核桃”。

秋季的山核桃,香、脆、鲜,小小的果仁,竟是像凝聚了一树的精华。

李麻花这等嫌麻烦的人,都不吝于用她画画的芊芊十指,奋力敲开山核桃。

一个接一个,扫荡着果仁。

见她吃得急了,差点呛到,无奈地递上一杯去年的秋白露。

顺了半天气,她涨红的脸才渐渐恢复,可馋嘴的人是没有道理可言的,听听——

“唉,怎么今年的白露茶才刚刚采,我都想喝了。”

正打算分茶的手一顿,“你要是不喝,我就不在你那浪费了。”

“诶诶,别,这不是好奇今年的味道吗!”她夺回公道杯,给自己满上了。

一年年的秋白茶,一年年不同的滋味。

别说李麻花,村姑陈都在眼巴巴地等着S师傅制茶的音讯。

但,挑核桃有⁢门道,秋白茶,同样有陷阱。

要知道,可有不少茶企图蹭蹭秋白茶的热点呢!

《2》

秋白茶伪装者:夏白茶

去年的秋白露,此时正是滋味美妙的时候。

花香浓郁,草木清香沉浮汤中,汤水饱满柔软好似蜜汤。

就着这一杯秋白露,观察秋白茶的外形——

它们粗枝大叶,一芽三、四叶,叶片的色彩斑斓,好似一件迷彩衣。

然而,秋白茶的季节往前拨一拨,便是夏季。

茶园的夏白茶,正是想方设法蹭秋白茶热度的伪装者。

夏白茶伪装秋白茶,有着天然的外形优势——

同样粗枝大叶,同样五彩斑斓。

夏白茶,便是用这样的外形糊弄新手茶友,鱼目混珠。

要知道,夏白茶的存在,是劣茶行列中的“佼佼者”。

夏季,阳光最是灿烂,娇嫩的茶树叶片,在炽热的阳光下接受长时间的“烘烤”。

因此,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受热分解,叶片发红,几乎看不见芽头。

正所谓“茶到立夏一夜粗”。

夏白茶叶片薄,存不住多少内质,更是难以合成芳香醇类物质。

它的茶汤,苦涩无味,香气单薄,根本担不起白茶的美名。

尤其,采摘了夏白茶的茶园,它们秋白茶的品质必然受损。

秋白茶被它蹭上,可不只是名声受损的委屈。

因此,选购秋白茶,识破廉价夏白茶的伪装十分重要!

夏白茶和秋白茶,虽然同是五彩斑斓,但这色彩的基调,却依旧足以区分夏秋。

夏白茶的叶片中,红色的基调十分明显。

这是夏季阳光独有的标签,毒辣的阳光,从生长到萎凋,给茶叶留下红色的伤疤。

而秋白茶,秋季虽然同样有灿烂阳光,但此时的光照强度,远远低于夏季。

因此,秋白茶五彩斑斓色中的红色,很浅。

即使有,也只是如同点点雀斑,或者像浅浅的腮红红晕,点缀在绿色的叶片上。

秋白茶的新茶,整体基调还是绿色。

同样斑斓色调,夏白茶的红,秋白茶的绿,可要仔细认清了!

《3》

秋白茶欺骗者:粗制茶

有夏季的白茶,紧赶慢赶蹭热点。

秋白茶中,有这么一类茶,同样等不及,企图早早上市⁦。

它来得太早,早得诡异——

在其他秋白茶还在萎凋烘干的步骤中,它已然装箱上市。

究竟是怎样的白茶,才拥有这“穿越时空”般的速度?

很显然,时光机尚未发明。过早上市的秋白茶,只是
披着白茶名头的粗制茶罢了!

白茶,在国标中有严格的工艺标准。

它的诞生,必然要经过萎凋、烘干,尤其,白茶的含水量不得超过8.5%。

然而,过早上市的秋白茶,为了早早抢占市场,必然要抛弃工艺中的某一环节。

无论它是放弃了完整的萎凋,还是烘干,亦或是放弃了含水量؜的把控。

早早上市的粗制茶,都算不得真正的白茶。

说它是秋白茶中的欺骗者,它当仁不让。

另一方面,粗制茶的欺骗,自然不仅仅在工艺上。

粗制秋白茶,根本经不起长期储存!

白茶最受欢迎的一环,在于它一年年陈化,所转化而出的不同香气和滋味。

而过早上市的秋白茶,存不过一年冬季,便已经在变质的边缘试探了!

变质的源头,是它们过早上市,没能尽力祛除的水分。

含水量,是一款白茶的生命线。

一旦茶叶中的含水量超标,在后期储存中,茶叶中的水分⁩极易析出——

以露水的形式附着在叶片上,长期以往,受潮变质,在所难免。

对着粗制茶,即使茶友使出百般的心思,也难以避免它变质的结果。

三个月,粗制茶的香气大幅下降,六个月,香气完全消失,汤水寡淡、泛酸。

粗制茶,用不完整的工艺骗取过早的上市时间。

粗制茶,用过多的水分骗得一个变质的下场。

购买秋白茶,警惕那些过早上市的秋白茶!

‪《4》

秋白茶幻想者:秋白毫银针

对于“花心”的茶友而言,秋白茶的品类,似乎有些单调。

要知道,在春茶季,春白茶的品类极多,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任君挑选。

一到秋茶季,白茶便变得专一了起来——一般只有秋寿眉。

在秋白茶的世界中,连秋牡丹的存在,都极为罕见。

但这也架不住有些“活络”的商家,推出了些所谓的“秋银针”。

秋季,有白毫银针么?

先看看白毫
银针的标准——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为品种的芽头为原料,只取芽头,“一旗一枪”。

秋季,‏白茶树上确实有芽头。

然而此时,只取芽头,可不像春季的白毫银针那么矜贵了。

春季的茶树芽头,饱满,肥壮,白毫茂密,鼓鼓囊囊,饱含内质。

只在初春采摘的白毫银针,是茶树一冬的内质积累,丰厚饱满。

而秋季的芽头,芽头细长,纤弱,病恹恹,端的是面黄肌瘦。

观察它的模样,白毫银针中的标志——“白毫”,也是稀稀疏疏。

秋季为何不采白毫银针的答案,便在眼前鲜明的对比中。

内质饱满的春白毫银针,只取芽头,茶汤的滋味足够丰盈,汤清水稠,毫香四溢。

而病恹恹的秋银针,稀疏的白毫,茶汤毫无鲜爽感可言,香气浅淡,茶汤单薄。

秋白毫银针,本身便是逆天而行的存在。

纵使它只取芽头、按照白茶的工艺制作,秋银针,也毫无白毫银针的卖点。

它强撑着白毫银针的美名,却没有白毫银针的滋味之实。

用秋银针的品质,比肩白毫银针的珍贵,简直是白日做梦。

白茶的滋味,本就来自于“粗枝大叶”中的丰厚内质,茶香汤感,尽出于此。

而取秋白茶的芽头劣势,企图碰瓷白毫银针的秋银针。

它的白日梦,茶友可不能被轻易蒙蔽。

秋白茶,即使只有寿眉,世界也足够广阔——

白露寿眉、寒露寿眉,秋分寿眉……

它们同属寿眉,滋味却截然不同。

一一探索,才知道秋白茶的世界,并非单调,而是绚丽多姿。

《5》

俗语,话糙理不糙。

人怕出名猪怕壮,秋白茶扬名,招来了‍诸多魑魅魍魉。

但若非秋白茶的扬名,满山的秀丽白茶,又怎能成为茶友的心头好?

仔细辨认,筛选,才能不负秋白‫茶的美名。

白露已过,秋茶季拉开了序幕。

应时应景的秋白茶,它的步伐,越来越近。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秋以为期。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