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2-20 09:4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在厨房储物柜里,翻出不少闲置小家电。
有酸奶机、无烟烧烤架、摩卡咖啡壶、和面机……
边整理,边细想 。
这些小家电的作用,真心鸡肋!
这些年,随着网红电商的兴起,各式专职功能的小家电恍若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厂家生产不出来。
但,它们当中大多数只是噱头。
或是颜值高,或是一时风头盛,或是视频里看着特别炫。
可等到买回家才后知后觉,它们的实用性统统要打问号。
好看不实用,一个比一个没用。
于是只好束之高阁,时间长了,厨房收纳柜的空间被这些“无效”小家电占满,着实是太累赘。
从这些鸡肋闲置小家电,联想到茶圈内的相同现象。
不少茶友平时有买茶具的爱好,各种囤囤囤、买买买。
等到忽然某一天,当你打开柜子时,容易出现这样的糟心事。
即,明明家里的杯杯盏盏,摆满了整个柜子。
但泡好茶招待客人时,没几个精品器物能拿得出手。
甚至于,有不少闲置茶桌小物件,从买来的第一天开始就从来没用过!
观之看之,满满嫌弃,太过鸡肋。
恨不得来一场断舍离,还泡茶空间清爽不杂乱。
像下面列名单出来的3件茶具,便是典型的“鸡肋”,继续留下来也毫无用处。
《2》
一、廉价感十足的贴花青花品茗杯。
前段有茶友发来图片,打听一个细节。
为什么他家早期买的青花茶杯,用了几年后杯子内壁有些发黄?
点开图片细看,视线不自觉被画片图案吸引。
杯子表面是传统的松鹤造型,但不是手绘的。
从线条纹路粗糙不平衡的痕迹看,应该是贴花图案,非画师手绘。
并且,由于贴花后,没有再加透明釉保护。
杯子左下角的图案,还有磨损痕迹,质感较为一般。
再回到茶友的问题,如果没猜错,这与茶杯本身的泥料、釉料相关。
由于表面釉面不紧密,在日常使用时茶渍痕迹逐渐渗透,导致内壁出现折旧感。
而好的瓷器,断然不会出现用久发黄的情况。
哪怕历经数十年时光,甚至更长时间,釉面依旧保留光润感,本色不变。
泡茶过后,轻轻擦拭冲洗,便能恢复光洁如新的好状态。
从茶具选购,尤其是品茗杯选购角度看,喝茶的杯子贵精不贵多。
当家里的瓷质茶杯,出现上述情形时不建议再留,及时换新为好。
《3》
二、早年入手的飘逸杯。
近些年来,飘逸杯已经逐渐从茶圈大众视线里淡去。
乍一提起,很多人短时间还想不起来。
飘逸杯本身,构成不复杂。
包括杯身、内组杯(泡茶内胆)、盖子等组件。
泡茶操作起来很简单,先打开盖,往内组杯投入干茶。
随后往里注入沸水,静置片刻。
再摁下开关,茶水便能从内组杯内“开闸”,通过底部的滤网,自动滤出。
通过描述,相信大家能联想到相关画面。
即便自家没有买过,但在早些年飘逸杯作为新式茶具占领各大办公室茶水间时,也会有所耳闻。
但根据这些年的观察,飘逸杯在圈内俨然是过气了。
因为它的局限性不少。
不少老式飘逸杯,整体以塑料制成,档次不高,容易老化磨损。
即便材料选择升级换代,从塑料改成玻璃,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因为,飘逸杯的内组杯底部,滤网是固定的。
没法拆卸,难以清洗,容易留下茶渍污垢。
最后,别看飘逸杯的整体,容量普遍不算小,与平常马克杯接近。
但它的内组杯, 承载空间有限。
在一方“螺蛳壳”内泡茶,一旦投茶过多,非常容易将茶味泡浓泡苦。
上班工作期间,如果泡茶条件有限,比起飘逸杯,更建议用玻璃杯。
至少,简单轻松的玻璃杯,比起功能花里胡哨的飘逸杯更实用百搭。
《4》
三、倒茶断断续续的公道杯。
在朋友那喝茶时,无意间聊到桌上的公道杯。
朋友随口抱怨了一句,称那个公道杯不知为何,倒茶出水口那里总会流淌一圈茶水。
就像流着口水的小娃娃。
时间长了,那个公道杯的口部显得脏兮兮的。
其实,这属于瑕疵。
从整体上看,朋友手中的公道杯,出水口设计太短、太扁、太平。
往茶杯内分茶时,茶水倒出不够流利。
显得磕磕绊绊,断断续续的。
茶汤没法形成一条优美弧线,一跃而下。
最关键的是,由于出水口的设计瑕疵,茶水还会沿着壁面回流。
积在出水口下方,会形成茶渍。
滴答流淌在茶桌上,会弄脏茶席。
如此不实用的公道杯,还是早早淘汰换新为好。
下一回在买公道杯时,不论是陶瓷的,还是玻璃的,先检查出水顺畅程度。
能收放自如,“断水”利落,并且拿起来“握手感”舒适。
这样的公道杯,才是实用好器!
《5》
四、赠品保温杯。
对爱喝热水的国人而言,保温杯是国民神器。
无论大江南北,几乎家家常备。
并且很多人的家里,不止人手一个保温杯,还有不少闲置赠品。
包括以往买茶时,商家搞活动附赠的;
包括开会时,人手一个的刻字纪念款保温杯;
包括超市活动、积分兑换等契机,免费入手的保温杯。
然而,这些赠品保温杯存在这样的共性——质量不高。
里面多数是杂牌产品,从未有过耳闻。
并且,拧开瓶盖后,能闻到怪异味。
不是金属味,就是保温杯盖内垫的塑料橡胶味。
总之,都不是那么好闻。
对于这种情况,不建议贸然动用这些赠品保温杯泡茶。
万一它们的内胆非食品专用级,或者存在其它质量缺陷。
将其用于热水泡茶,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6》
谈及茶具圈内的鸡肋品,身边很多人都有切身经验。
前两天和闺蜜闲聊时,她一针见血地总结。
便宜不耐看的茶杯茶壶,就跟衣柜里的衣服那样,只要入手时,没有超过大几百。
并且,买回来后没用过几次,从来没有出场机会。
那就足以肯定,后续再留下去也没有。
还不如当断则断,干干脆脆的“清闲置”。
包括当初冲动消费买回来的笨重厚实烫手盖碗,拿起来烫到不得了,完全没法用;
包括保养不当,已经发白变形的藤编茶盘;
包括使用超过半年的茶巾,茶巾作为茶桌上的消耗品,本来就要定期换新,茶桌旁长时间摆一块变形的旧茶巾,太影响整体布局美观……
总之,闲置时间久+完全没有拿出来用。
这类型的茶器也好,茶周边也罢,不宜多留。
断舍离的本质,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
整理心中的混沌,明确自己的真正需求。
等到下一回再买茶具时,远离鸡肋品,贵精不贵多,更能布置出有氛围感的简约茶室!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