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3-09 16:1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有位茶友分享了一个故事。
他说,自己成功把身边那些喜欢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都陆陆续续拉入了盖碗的队伍。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内心是排斥的。
总觉得,盖碗没有档次,还会烫手,为什么要去用?
不像紫砂壶,价格昂贵,代表着身份地位。
而且自带把手,成功避免了手指被烫伤,平时用壶泡茶,既能养壶又能喝茶,一举两得。
但渐渐地,他们也发现,盖碗泡出来的茶汤,似乎的确比紫砂壶更好喝。
尤其是趁热闻盖香,可以闻到很多的香型。
于是,各位不约而同地,把原本名贵的紫砂壶,锁进了柜子里。
接着,把白瓷盖碗引入茶桌,并使用得得心应手。
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还会交流一些泡茶的心得,喝茶的感受,彼此的见闻。
茶友说,那种感觉,别提多自豪了。
回想起当初,村姑陈在互联网上为白瓷盖碗摇旗呐喊时,同样遭到了很多白眼。
那时候,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紫砂壶好,有档次,即便什么都不做,摆在茶桌上都是一道风景线。
时至今日,经过坚持不懈地宣传,以及茶友们的共同努力。
朴素低调的白瓷盖碗,终于也拥有了大批的粉丝,成为茶具界的“一哥”。
《2》
现在,关于白瓷盖碗的优点,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随便找个我们家的茶友问,你知道用白瓷盖碗泡茶有什么优势吗?
那么,对方一定会脱口而出:“不吸香不吸味;出汤速度快;物美价廉……”
然而,偶尔还是会有茶友来找村姑陈抱怨。
就比如,后台留言里的一条消息,内容如下:
“小陈,我听你的话买了白瓷盖碗泡茶,但用起来非常烫手,端都端不起来,为什么呢?”
哦?竟然有这等事?
本来打算去泡茶的村姑陈,看到茶友发过来的消息以及图片,立马停下手上的事情,打开电脑,写下文章。
这位很听劝的朋友,的确买了一只白瓷盖碗。
但是,和我们平时用的这只盖碗,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仔细观察后发现,首先,这个盖碗的泥料,太厚重了。
厚实的碗壁,使得整个盖碗看起来很有分量。
茶友表示,广告里说,盖碗越厚,隔热效果越好,也就越不容易烫手。
买回来亲自尝试了才知道,很难用,一点都不轻便,还害得他烫伤了大拇指。
其实,再厚的碗壁,都不会帮助我们隔热。
倒进去的沸水,该有多烫,还是多烫。
并且,相比轻盈薄巧的盖碗,笨重的厚盖碗散热效果差,热量藏在里面,凝固不散。
加上茶叶和水的重量后,盖碗变得更重了,出汤端起时,还会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
握在手里,就像个烫手山芋。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买薄瓷的盖碗。
散热更快,当沸水注入碗里后,热气就快速挥发到空气中,只要正确使用,就不会觉得烫手了。
《3》
此外,茶友的这个盖碗还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碗沿太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这个厚重且没有碗沿的盖碗,看起来,和我们平时家里装饭的小碗,没有太大区别。
列位看官知道,碗沿的作用是什么吗?
简单来说,就是协助茶汤顺利倒出。
就像一座宽阔的桥梁,搭建在盖碗和公道杯之间,顺着这座桥梁,茶汤就会乖乖地从固定位置流出来,全部汇入公道杯里。
好比屋檐,它也是用来引导水的流向,促进排水,避免雨雪水流到墙体。
总之,不管是碗沿还是屋檐,都是充当起引导水流的工具。
不至于乱洒、乱滴,弄脏桌布,浪费好茶。
并且,在抓握的时候,宽碗沿的盖碗更不容易烫手。
碗沿的宽度,代表着手指和热量的距离,距离越远,自然也不会感觉到烫。
正常情况下,当热量均匀分布后,握在手里就和常温的差不多。
出汤时,会看到茶汤像一道美丽的瀑布,呈现出抛物线的形态,顺流而下。
每 一滴好茶,都被公道杯收入囊中。
而一个没有碗沿的盖碗,加入沸水后,热量就会不断往上升,最终大量聚集在顶部,难以散发出去。
直接伸手去端盖碗出汤,约等于是用手碰滚烫的水。
不得不感叹,用勇气这样做的朋友,都是冒着被烫掉一层皮的风险。
《4》
除了器型,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盖碗烫手?
第一,是握盖碗的手势。
盖碗泡茶,比较常见的是三指握碗法。
伸出自己泡茶惯用手的大拇指和中指,分别握住碗沿的左右两侧,最后把食指搭在盖钮上,形成一个三角形。
于是你会发现,这个姿势非常稳固,很轻松就能把盖碗端起来,基本上不会打滑。
但要注意,手指抓住的地方应该是碗沿,千万别直接触碰碗身。
泡茶的时候,盖碗中装的满满都是沸水,碗身的温度极高。
不小心用手碰到,都是很烫手,很疼的,更别提拿手指紧贴碗身,简直是酷刑。
第二,是注水太满。
俗话说,过犹不及。
有些茶友担心盖碗烫手,就刻意减少注水量,结果导致茶水比例失衡,茶汤口感苦涩。
也有些茶友,比较马大哈,水注到即将溢出来 才停手。
然而,水加得太满,没有给手预留出位置,一握上去,就触摸到了滚烫的开水。
被烫手,那是必然的结 局。
第三,是闷泡时间太久。
前面所说的这些例子,都是在快出水的前提下进行的。
快进快出,才能让盖碗里的水温不至于太高,也就不容易烫手。
如果长时间的闷泡,盖碗温度就会不断上升,变得非常非常热,难以抓握。
需等到温度下降后,才下得了手,可彼时早就错过了最佳出汤时间。
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释放到汤水里,喝起来浓酽煞口。
可见,烫手的盖碗,各有各的理由。
帮大家排除万难后,剩下的,就唯有勤学苦练了。
《5》
在村姑陈眼中,盖碗才是最万能的茶具。
不管是白茶、岩茶、红茶,或者其它茶类,都能完美适配。
泡出来的茶汤,有香,有水,有韵,是这款茶最真实的状态。
至于紫砂壶,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
就像一个花瓶,把它摆在那里,天天看着,赏心悦目。
但真正到了使用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
当然,如果不考虑茶的完整香气和滋味,只享受玩壶的乐趣。
那么,偶尔用紫砂壶泡茶,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牺牲掉的茶香和茶味,对于爱茶之人而言,是天大的遗憾。
3个盖碗挑选细节,完整握碗手法,学会这些,盖碗泡茶再也不烫手
盖碗、茶壶、飘逸杯,茶具种类繁多,为何“万能茶具”会是盖碗?
一个人喝茶,用多大的盖碗比较合适?选盖碗的标准是选大还是小?
新手喝白茶,要准备哪些茶具?干货分享,4件基础茶具一个不能少
这4个茶具选购干货,知道的人很少,但了解的都是茶具高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