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6-17 08:25
泛滥物种的价格通常不太高,毕竟泛滥就意味着多,比如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结果是不但上不了美国的餐桌,就连把它们做成饲料都嫌费劲,而同样的在澳大利亚泛滥了百年之久的穴兔也是如此,几乎是无人问津(单指吃这一方面)。
但是,帝王蟹就不一样了,如今一只鲜活的帝王蟹至少要大几百甚至上千,如果去餐厅做成刺身,价格更贵。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帝王蟹竟然也已经悄悄的泛滥成灾了,已经泛滥了十几年了。早在2011年9月,一艘科考潜艇潜入南极威德尔海,探照灯扫过漆黑海床,镜头里赫然出现数百万只帝王蟹,挥舞着猩红长腿,像一支机械军团横扫海底。
而时至今日,仅仅是挪威海域的海底就有超过了两千万只帝王蟹,它们所过之处,海胆尸骸堆积如山,海百合被撕成碎片,连拇指粗的海底电缆保护层都被啃出齿痕。这里原本应该是海绵、珊瑚以及各种鱼类、其他小型甲壳类动物的乐园,但如今却成了帝王蟹的屠宰场。
一般情况下,生物在它土生土长的地方是很难泛滥成灾,我们回头看看如今的泛滥物种基本上都是入侵物种,这是因为在原产地,它们有着相对完整的生态链,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互相制约,形成了稳定的生态。
而帝王蟹的泛滥也是如此,它的原产地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和日本海,而且时至今日,它们在原产地也没有泛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早在1960年,冷战正酣。苏联科学家尤里·奥尔洛夫盯着北太平洋地图,脑洞大开:“如果把堪察加半岛的帝王蟹搬去巴伦支海,渔民岂不是能躺着数钞票?这必然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啊。”
于是,3000只小帝王蟹被塞进运输机,跨越9000公里空降挪威海域。只是这场原本是利民的实验却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首先是逃跑计划。帝王蟹虽然不是螃蟹,但是它的头部两侧也有两条大螯,普通的笼子还真困不住它,因为在当时运输途中由于蟹笼破损,大量幼蟹提前潜入深海;其次是天选之地,它们逃逸了之后进入深海突然发现竟然走到了天选之地,因为巴伦支海海底水温4℃,恰好是帝王蟹最喜欢的温度,而且这里零天敌(北极熊不吃蟹,虎鲸嫌壳硬)。
最后就是繁殖核爆。在没有天敌且舒适的海底,帝王蟹彻底放飞了自我,它们自由的繁殖,雌蟹的繁殖能力也在线,它们每年产卵40万颗,幼蟹存活率超30%,虽然乍一看这存活率不算高,但是比起在原环境中幼蟹存活5%的数值来看整整是翻了六倍之多。
到2003年,这群“移民”已从三千扩编至二千万大军,到了如今它们已经有着五千万只的数量,是挪威人口数量的十倍,它们彻底的泛滥成灾,而它们的泛滥对于挪威海底的生态来说是毁灭性的,肉食的帝王蟹疯狂的进食各种鱼类、甲壳类以及其他小型海洋生物,就快把挪威海域吃成“海底荒漠”了。
我们都知道蝗灾时蝗虫过境寸草不生,而帝王蟹的入侵,堪称海洋版的蝗灾,但它们却比蝗虫凶残百倍。首先帝王蟹的螯足尖端有400个气味感应器,能嗅出沙下十厘米的蛤蜊,做到精准猎杀。其次一只成年帝王蟹一天就能吞食1只海星+1只海胆,顺带嚼碎保护生态的珊瑚礁,不仅如此,在物短缺时它们会直接肢解弱小同类,蟹腿当辣条啃。
之后,帝王蟹开始向南极海域入侵,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导致了冰川融化从而将南极海域海底的温度提升到了1.4℃,而这个温度恰好是帝王蟹生存的下限。于是浩浩荡荡的帝王蟹向着南极大陆架迁徙,由于这里本身就缺少天敌的压制,所以它们成功的在这里扎根,并且向着泛滥进发。
至此,南极海域成为了帝王蟹密度最大的区域,数量突破了五千万只,彻底的成为了泛滥物种。既然帝王蟹都泛滥了,为何它们的价格还如此昂贵呢?我们接着聊。
帝王蟹虽然已经泛滥成灾,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它的价格,而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下。
首先是捕捞。作为一种海底的海鲜,帝王蟹的捕捞并不容易,每年10月,挪威海上演现实版《致命捕捞》,因为想要抓它们就要顶着12米高的巨浪,加上狂风和冰雨,这还不算,为了防止帝王蟹逃逸,渔民需要用重达300公斤的钢笼沉入海底,在这种状态下去操控如此重的笼子,意外的几率是很高的。
其次是控制。钻石之所以贵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少,但是地球上的钻石资源如果全部开采,那人手一个大钻戒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南极海域的帝王蟹很难捕捞,但是挪威海域的帝王蟹也是泛滥的。
不过为了维持高价挪威政府竟“自断手脚,比如全国仅发200张捕捞证,蟹群再多也不许多捞;而且俄罗斯海域禁捕,挪威海域强制上岸,帝王蟹在边境线体验“天堂与地狱”。
因此,控制捕捞数量其实也是帝王蟹的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运输了。我国不是帝王蟹的原产国,这就导致了想要吃就需要进口,任何的东西一旦进口价格就要翻几番,毕竟长途运输加上关税成本就上去了,而且帝王蟹虽然不是螃蟹,但是与螃蟹一样一旦不新鲜肉就开始溶解,这就是我们蒸不新鲜的螃蟹,最后得到的除了螃蟹壳就是水的原因。因此,帝王蟹的运输还要全程冷链,这更增加了它的成本。
第四就是营销了。在以前,帝王蟹通常出现在高档餐厅或者自助餐,它本身就被捧了起来,而到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帝王蟹更是成为了“流量”的代名词,这让许多人产生了极强的好奇心,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购买欲就上去了,这正中了一些商人的下怀。
每每看到好吃的动物泛滥的消息,许多人就会说吃光不就完了吗?而且吃光它们还能拯救海洋生态一举两得。但是面对“吃光帝王蟹救生态”的呼声,科学家泼来冷水。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帝王蟹并不是老老实实的放在餐桌上等着人吃,想要吃光它们需要找到从海底将它们一网打尽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且不说没有,就算有如何保障在捕捞帝王蟹的同时不伤到海底原有的生物就是个大问题。
其次,这玩意泛滥的地方包括南极海域,而南极可不是一般人能去的,毕竟这里可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为了去吃个帝王蟹,拿生命开玩笑显然是不现实的。由此可见,想要用吃解决物种泛滥问题本身就是纸上谈兵,压根是不可能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物种泛滥其实根本原因在人身上,原本想的挺好,但是控制又不到位,导致了引入的物种进入到了野生水体,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这才是如今物种灭绝速率提高最大的因素之一。
在这场荒诞剧里:
人类扮演了上帝(引入外来物种)→ 魔鬼(没想到泛滥)→ 救世主(天价捕捞)→ 小丑(治理失败)
当我们在米其林餐厅举起刀叉,或许该明白:最该被审判的从不是帝王蟹,而是那颗永不餍足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