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鱼赏析网

从常德木雕到湘西北版《清明上河图》:湖南艺术的独特韵味

发表时间: 2024-03-31 12:23

从常德木雕到湘西北版《清明上河图》:湖南艺术的独特韵味

明朝时期

明宪宗第十三子朱祐枢封荣王

后就藩常德府

从京城调集大批能工巧匠前来修建荣王府

⁨精湛的宫廷雕刻技艺与常德民间木雕技艺融合

形成了现在的常德木雕

如今

常德潘氏艺术木雕非遗传承人潘能辉

计划雕刻10米长的《湘行散记》

展现湘西北民俗与文化——

木雕作品《湘行漫记》画稿局部。张林 摄



“让每一个人能够看到儿时的自己,看到历史”


潘能辉1971年出生于常德安乡

祖上四代从事木雕

他从小学习书画⁢

15岁开始接触木雕

20岁,潘能辉来到深圳、香港​等地

给海外客户做木雕


“我的文化根脉在湖南、在常德。

2013年

潘能辉和同样从事木雕创作的妻子胡美华

回到老家开办木雕工作室

围绕地方特色建筑、

民间风俗等主题开展木雕创作

潘能辉在绘制巨型木雕《湘行散记》设计图。通讯员 摄

徽派的雕法、浙江东阳的雕法、

福建莆田的雕法

甚至是国外雕刻技法

潘能辉的木雕作品博采众长

融入地域文化与地方风俗

“让每一个人能够看到儿时的自己,

看到历史。”

他以常德河街、七里桥、

安乡深柳书院等为主角

创作了不少作品



湘西北版《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


常德河街

最早形成于明朝,原本位于沅江旁

年轻的沈从文曾在河街租住

著名画家黄永玉在常德出生

2015年

常德在穿紫河畔重修河街

“常德河街”便由黄永玉题写


2019年

潘能辉的工作室入驻河街非遗文化街区

他和胡美华决定

以沈从文《湘行散记》为创作蓝本

用木雕技艺再现湘西
北地区的

自然景观、人文风貌、

建筑街景和码头文化


十几个人的采风团队,11次采风

仅是收集整理资料潘能辉就花了1年

之后闭关8个月完成草图创作

2022年开始绘制水墨定稿

最终定稿还需要两三个月

3月19日,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潘能辉和妻子胡美华在展示巨型木雕《湘行散记》的绘画水墨创作稿。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常德河街、桃花源、二酉山藏书洞

还有凤凰的端午节“抢鸭子”

……

在这幅长达20多米的

巨型木雕《湘行散记》设计图上

屋顶的瓦片,船边的浪花

耍猴把戏的民间艺人

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很像清明上河图”


接下来

要把设计图还原到一根长10米的

巨型红椿阴沉木上

预计要10年时间



让非遗文化为历史文化街区添彩”


潘能辉的工作室里

还有一幅长卷《常德的船》

背景依旧是繁华的常德河街

水上泊着48条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木船


船是水上的精灵

这一次,潘能辉将船作为创作的主角

不仅仅用绘画和雕刻复原湘西北旧时光

还计划在穿紫河上、河街旁

将《常德的船》画面还原成实景

打造成大型文旅项目

3月19日,常德河街非遗文化街区‫,潘能辉和妻子胡美华在展示木雕制作技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到时候,

水下粼粼波光,船上灯笼摇曳,

那样子一定非常漂亮。”

河街夜景在潘能辉的眼里闪起光来

“有了《湘行散记》《常德的船》等木⁠雕作品

以及这些实景船只作为文化载体,

一定能吸引和留住更多游客。


非遗传承之路非常艰辛

但潘能辉夫妻充满信心

“我们一定全心全意打磨好作品,

让非遗文化为历史文化街区添彩。”


来源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卓萌
编辑丨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