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鱼赏析网

探索《聊斋十二钗》珊瑚角色,领略韧性哲学的韵味

发表时间: 2025-07-25 15:11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蒲松龄笔下,不仅有花妖狐魅的浪漫传奇,也有对人间百态的深刻描摹。《珊瑚》是《聊斋志异》中聚焦家庭伦理的一篇,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严苛礼教环境下,人性的善恶交锋与命运的跌宕起伏。

珊瑚是个弱女子,她的贤良隐忍被反复践踏,却仍坚守善良的本心;珊瑚的婆婆沈氏凶悍蛮横,封建家长权威膨胀,最终在命运波折中悔悟;珊瑚的妯娌臧姑跋扈乖张,这是畸形家庭环境催生的恶果,她也在历经磨难后回头。《珊瑚》写出了家庭伦理的复杂,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亲情、善良和正义的不懈追寻。

AI制图

故事:好儿媳遇上了恶婆婆

重庆秀才安大成自幼丧父,与母亲沈氏、弟弟二成相依为命。大成娶了温柔娴淑的珊瑚为妻,本以为日子会和和美美,可沈氏的凶悍却让这个家不得安宁。

有一次,大成生病,珊瑚忧心忡忡,但床前照顾时穿得比较精致,沈氏见后破口大骂,骂她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才害得儿子生病。珊瑚满心委屈,赶快换了朴素的衣裳,沈氏更加恼怒,指责珊瑚心怀不满,故意气她。大成是个孝子,见不得母亲生气,就拿起鞭子抽打珊瑚。即便如此,沈氏对珊瑚的厌恶有增无减,整日冷言冷语,指桑骂槐,家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大成为讨母亲欢心,一纸休书将珊瑚赶走了。珊瑚满心绝望,无颜面对父母,走出家门就掏出剪刀狠狠刺向自己的咽喉。幸好被及时救下,珊瑚去了大成的族婶王氏家。王氏是个善良的寡妇,见珊瑚可怜,便收留了她。大成得知后,竟上门要赶珊瑚走。珊瑚看着曾经深爱的丈夫,泪水夺眶而出,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沈氏得知珊瑚被王氏收留后,气势汹汹地跑去大闹了一场。王氏可不怕她,将沈氏的恶行一一数落,沈氏被怼得哑口无言。珊瑚在王氏家中,总觉得寄人篱下不是长久之计,便又投奔了大成的姨母于媪。于媪为人和善,早就看不惯妹妹沈氏的所作所为,见珊瑚前来,就将她留了下来。

再说二成,长大后娶了个媳妇叫臧姑。臧姑比沈氏还要蛮横泼辣,在臧姑面前,沈氏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二成性格懦弱,根本不敢为母亲说半句话。

沈氏长期受气,积郁成疾,卧床不起。大成每天照顾母亲,他想让弟弟帮忙,可二成刚进门就被臧姑叫走了。大成实在没办法,只好跑去求于媪。当他在于媪家哭诉时,珊瑚从帷幕后走了出来。珊瑚看着大成,心中有怨恨、有怜悯,也有一丝难以割舍的情感。

于媪知道了沈氏的病情后,带着珊瑚常来看望。沈氏在病痛中想起了珊瑚的好,感慨要是有个像珊瑚这样的儿媳该多好。于媪趁机问她:“你觉得珊瑚怎么样?”沈氏坦言自己错怪了珊瑚。于媪见时机成熟,便说出珊瑚一直在她家的真相。沈氏听后羞愧难当,婆媳二人终于冰释前嫌。

后来,大成、二成两家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在这个过程中,珊瑚的深明大义、大成的如梦方醒、二成夫妇的改过自新,重新凝聚了这个矛盾重重的家庭,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和睦的生活。

AI制图

解析:超越个人恩怨的通透

在《聊斋志异》众多奇女子中,珊瑚没有小倩的凄美,没有婴宁的憨直,更没有庚娘的果敢,她却以贴近生活的姿态,活出了传统女性复杂的人生之路。她既有逆来顺受的卑微,也有藏在温婉里的坚韧,更有历经磨难后的通透。

珊瑚刚嫁入安家时,婆婆沈氏性情凶悍,经常没事找事。即便如此,珊瑚每天依旧端汤送药,把沈氏的脏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被打骂后,照样恭敬请安。这种近乎自虐的顺从,藏着她对妇道的虔诚。用今天的观点看,其实这里面有相当多的愚孝成分,显然是不能提倡的。

珊瑚的温顺里藏着骨气,她的隐忍有不可触碰的底线,那就是对丈夫的真情。当沈氏逼着大成休妻时,珊瑚没有哭闹,只是默默收拾行囊,走到门口却掏出剪刀刺向咽喉。这一刺,不是赌气,而是用最惨烈的方式宣告,她可以承受委屈,却不能接受被最爱的人抛弃。被救下后寄居族婶家,大成上门驱赶,她始终垂泪不语,既不指责也不辩解,这种沉默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量。

被休弃的珊瑚,活成了一株石缝里的野草。她拒绝回娘家让父母蒙羞,选择投奔孤寡的族婶王氏,最动人的是她对 “善”的执着。沈氏被二儿媳臧姑虐待,卧病在床无人照料,大成走投无路找到她时,她没有丝毫幸灾乐祸。连夜赶制的棉衣、亲手熬制的汤药,带着她的体温送过去;沈氏病愈后,她主动提出分家,把好田让给二成,自己带着婆婆开垦荒地。面对臧姑的刁难,她总说都是一家人,可在涉及原则的田地纠纷上,却寸步不让,她的宽容有边界、善良有锋芒。

珊瑚与臧姑都是儿媳妇,却完全不一样。臧姑凶悍泼辣,把婆婆当奴婢使唤,为争家产不惜逼死婢女,珊瑚却在被虐待时仍念着婆婆。这种对照里,藏着蒲松龄的道德期许,善良或许会暂时受屈,却终会像珊瑚种的菜苗,在绝境里也能破土而出。

故事结尾的掘金情节耐人寻味。臧姑费尽心机挖到的是瓦砾,珊瑚无意间却收获满窖白银。这并非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两种人生态度的必然结果。臧姑的贪婪让她迷失心智,珊瑚的淡泊反而让她守住本心。当大成要分一半银子给二成时,珊瑚坦然应允。面对臧姑的诬陷,她笑着拿出田契:“产业本就有你的份,何必争抢?”这种通透,让她超越了个人恩怨,活成了家族的精神支柱。

启示:带温度的坚定更有穿透力

珊瑚不是传统故事里扁平化的贤妻良母,而是在婆媳矛盾、夫妻隔阂、家族倾轧中活出了自我的女性。

珊瑚被 休弃后,失去家庭依靠,被贴上弃妇的标签,还要面对旁人的指指点点,但珊瑚没有躺平摆烂,而是做了三个关键选择:拒绝回娘家让父母蒙羞,选择投奔孤寡的族婶王氏,自食其力;靠纺织谋生时,依然把最好的布料留给曾经伤害自己的婆婆;当沈氏被二儿媳虐待时,她不计前嫌伸出援手,却始终保持距离。这恰是当代人需要的韧性哲学。

如今的年轻人常说内卷和躺平,珊瑚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韧性不是硬扛,而是像水一样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珊瑚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最好。她纺织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手艺成为立身之本;待人保持善意,却不把他人的评价当作人生坐标。这种在废墟上种花的能力,比任何励志口号都更有力量。

珊瑚形象最动人的一点,是她把“柔”变成了武器。面对沈氏的辱骂,她不回嘴却用干净的衣物、温热的汤药默默对抗;被大成误解时,她不辩解却用自刺咽喉的决绝表明心迹;遭遇臧姑的刁难时,她不争辩却用让田产、分金银的坦荡让对方无地自容。这种以柔克刚不是软弱,而是看透了人际关系的本质,情绪对抗只会激化矛盾,坚守原则的温和反而能让对方的戾气无处发泄。这对当代人处理亲密关系具有特别的启示。

现代家庭里,婆媳为育儿观念争吵、夫妻为家务分工冷战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以为赢了道理就是胜利,却忘了关系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非争出对错。珊瑚从不说“你错了”,却用行动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过分;她从不说“我委屈”,却用坚守让对方意识到她的可贵。这种带着温度的坚定,或许比任何激烈的反抗更有穿透力。

站在三百年后的今天看珊瑚,她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封建伦理的框架。在这个强调自我却又常常陷入关系困局的时代,珊瑚最珍贵的价值,莫过于证明了真正的强大是既能在尘埃里扎根,也能在风雨里开花,更能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有尊严的善良。这种韧性,或许正是每个普通人在复杂世界里非常需要的生存智慧。最后,我们以这样的判词结束对珊瑚的讲述:

弱身偏撑万钧难,柔躯敢向厄途攀。

鞭痕刻尽衷心在,血刃划开俗世关。

忍辱非因无傲骨,宽容自有镇家山。

休言女子多纤软,看取珊瑚劫后还。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